收录期刊

    高级检索
    荆江分洪工程——蓄泄兼筹 江湖两利[J]. 中国防汛抗旱, 2020, 30(6).
    引用本文: 荆江分洪工程——蓄泄兼筹 江湖两利[J]. 中国防汛抗旱, 2020, 30(6).

    荆江分洪工程——蓄泄兼筹 江湖两利

    • 摘要: “万里长江,险在荆江”。荆江地处长江中游,上起湖北省枝城市,下至湖南省洞庭湖口城陵矶,河段全长377公里,由于地势平坦,河道弯曲,水流宣泄不畅,古往今来都是长江水患最严重的地方。而作为长江防洪安全重点工程的荆江大堤,肇基于东晋,虽经历朝历代分段修筑,但直至新中国成立前,仍存在严重缺陷,堤身隐患多,大堤溃决频繁。据史料记载,1499—1949年的450年中,荆江两岸曾决堤180多次。新中国成立后,为缓解长江水患,减轻荆江大堤防洪负担,国家决定在公安县境内兴建荆江分洪工程,当宜昌上游来水量远大于荆江河段安全泄量时,则启用荆江分洪工程,分蓄超额洪量,降低沙市水位,确保荆江大堤、江汉平原安全,减缓洪水向武汉推进的速度。
      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,也是长江水利史的一座丰碑。1952年4月5日,本着“确保荆江大堤,江湖两利,蓄泄兼筹,以泄为主,上下荆江统筹考虑”的综合治理方针,经政务院批准,荆江分洪工程全面破土动工。1952年6月20号,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竣工。30万军民,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,堪称人类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。分洪区蓄洪面积达921平方公里,占据公安县近半个县的面积,208公里长的分洪区围堤构成一座天然蓄水库,蓄洪容量54亿立方米。
      就在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建成的第二年(1954年),长江出现罕见的全流域性大洪水,荆江大堤形势危急。经国务院批准,于7月22日至8月22日,先后3次运用荆江分洪工程,分蓄超额洪水122.6亿立方米,有效降低沙市水位0.96米,确保了荆江大堤、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的安全。荆江分洪工程,给肆虐千年的长江洪水套上了“枷锁”。1998年,长江流域再次发生全流域洪水,荆江分洪区时刻准备启用,紧急转移人口33万人。分洪区内人民“舍小家保大家”,为保江汉平原及下游武汉等战略要地安全作出了贡献。
      为持续提升荆江分洪工程防洪保安能力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,后陆续修建了配套的转移工程、安置工程、通信工程,并多次进行升级改造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后,荆江分洪工程仍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重要水利枢纽,是长江远期防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解决长江较大和稀遇洪水的危害,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大型水利枢纽,也是平原水利综合利用的典范工程。
      60多年来,荆江分洪区充分发挥了蓄洪、泄洪作用,分洪区人民无条件奉献,保障了长江中下游的安全。荆江分洪工程,这个备份的国之水利重器,已成为承载艰苦创业、拼搏奋进、“舍小家为大家”精神的一处高地,更成为新中国水利成就的历史见证。

       

    /

    返回文章
    返回